近年來,巴馬瑤族自治縣緊緊圍繞“產業全帶動、收益全鏈接、保險全覆蓋”產業發展思路和目標,出臺系列畜牧業惠民政策,引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持續壯大發展畜牧業,呈現一片良好態勢。
位于燕洞鎮子帽村的良種羊生態循環養殖基地,占地140畝,總投資5000萬元;匦陆ǖ15棟標準羊舍、飼料加工車間、管理用房、機械設備修理庫房等基礎設施用房已投入使用。“基地全部運營后預計年產值超億元,可安排80多人就業,帶動全縣700戶農戶2800人參與肉羊產業開發。”該基地總經理李學德介紹說;剡按照“經營組織化、生產標準化、裝備設施化、要素集成化、特色產業化”的標準,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拓展產業帶動功能,計劃2021年建成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積極打造成集種羊養殖、科研、科普于一體的國家級現代化生態肉羊產業示范基地。
同時,該縣還與深圳大鵬“牽手聯姻”,在燕洞鎮先后引進企業創建年出欄50萬頭生豬產業扶貧生態養殖項目和年出欄5000頭高檔肉牛生態養殖產業扶貧項目,在所略鄉新建年出欄60萬頭生豬產業扶貧生態養殖項目等。目前,在東山鄉、西山鄉、所略鄉等鄉鎮,養牛、養豬企業如雨后春筍紛紛入駐抱團發展。這些龍頭企業不斷提高該縣畜牧業標準化、規;、產業化發展能力,帶動周邊群眾規模養殖。“我們在基礎設施建設、購買政策性農業保險等方面,給予養殖企業或農戶一次性補助,進一步穩定我縣畜牧業生產,保障‘菜籃子’工程供給穩定。”巴馬農業農村局畜牧管理站站長沈冬萍說。
目前,該縣存欄肉牛2.4萬頭、肉羊4.7萬只、生豬11萬頭、家禽91萬羽,為全縣畜牧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夯實基礎。
廣西鄉村振興戰略公眾號
廣西縣域經濟網公眾號
元旦以來,巴馬瑤族自治縣那社鄉大洛村村民王宗筆經營的特產店進入銷售旺季。1月5日,他告訴記者:“一年的近半收入就看春節前后了!2016年,王宗筆在大洛村“水晶宮”景區開了一家小店,賣珍珠玉米、茶油等巴馬土特產,當年就有5萬多元收入,2017年實現脫貧! 詳細】
巴馬瑤族自治縣是著名的世界長壽之鄉,橫穿巴馬的盤陽河被譽為“生命之河”“長壽之河”。為了保護好盤陽河流域的生態環江,巴馬縣在流經該縣境內的河段兩側采取集中和分散處理的方式,建成2個污水處理廠和42個小型污水處理設施,日處理污水4500多噸,將沿河兩岸的生活垃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