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勝各族自治縣偉江鄉探索綠色發展的幾點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生態是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一定要保護好,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龍勝各族自治縣偉江鄉地處越城嶺南麓大南山腳下,轄區內共有8個行政村2281戶9221人,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山區鄉。黨的十八大以來,偉江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聚焦“生態+”打好組合拳,傳承弘揚苗瑤文化,彰顯民族特色,豐富發展業態,以綠色發展引領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全鄉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F行標準下3554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個貧困村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從35.7%降至0,全鄉面貌發生歷史性巨變,書寫了高質量的脫貧攻堅答卷,為實現全面小康打下堅實基礎。

  堅持“生態+硬件”同步推進,提升綜合能力。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在后盾扶貧單位桂林市生態環境局的支持幫助下,開展“綠水青山”鑒定工作,設立空氣質量、水質量自動監測點,為全鄉良好的生態環境提供科學依據,確保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59個,新建砂石路17條,新建橋梁6座,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24個,坪臘整體搬遷點項目17個。許多鄉親告別四面漏風的泥草屋,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貧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機會。

  堅持“生態+黨建”同步發力,壯大“軟實力”。把生態文明建設與基層黨建、脫貧攻堅有機結合,一體推進,為全面奪取脫貧攻堅戰勝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打造了甘甲村上片區黨員聯建示范點及洋灣村“黨建+紅色旅游”、布弄村“黨建+民族文化+鄉村振興”等黨建示范點,因地制宜、因貧困原因施策,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以點帶面、輻射周邊,“抱團”發展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積極引進桂林力源集團,成立龍勝縣源源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揮“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合作優勢,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蔬菜種植,至2020年6月底營業額達2080萬余元,其中里木村村民合作社分紅16萬余元、甘家村分紅7萬余元,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堅持“生態+產業”同步提升,增強造血功能。牢固樹立全產業鏈思維,將高山富硒產業打造成特色鮮明的農業支柱產業,堅持以發展“兩茶一果”+特色養殖為主線,科學、有序引導群眾種植油茶、茶葉、黃金梨、芭蕉芋,鼓勵群眾自主發展泥鰍、胡蜂等特色養殖,多產業融合發展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油茶種植產業,全鄉油茶種植面積達1.8萬畝。發展高山云霧茶產業,打造偉江有機茶品牌。種植高山黃金梨,發放梨苗6萬株,惠及農戶358戶,打造“3月賞梨花,9月品香梨”的農旅發展模式。發展高山無公害蔬菜,形成“一村一品”,芭蕉芋成為全鄉新興特色產業,獲得SC認證。

  堅持“生態+旅游”同步促進,迸發創新活力。偉江鄉境內的南山牧場,素有“龍勝屋脊”“中國南方的呼倫貝爾”的美譽,有“兩大天湖”、南山風電、決支映山紅、猴子巖等景觀。偉江鄉依托全域旅游大環線過境、南山旅游開發,充分發揮地域優勢,修村路、改危房、建廣場、添路燈等一系列的旅游服務設施,為休閑旅游提供保障。年游客量達20萬人次,農家樂從最開始的1戶發展到現在的30戶,周末旅游高峰期間,每戶農家樂平均接待游客達200余人,實現了農民增收致富多元化。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偉江鄉將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形勢新要求,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堅持以鄉村風貌提升為重要抓手,大膽探索創新、不斷破解發展難題,讓全鄉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

 。ㄗ髡呦谍垊俑髯遄灾慰h偉江鄉黨委副書記、鄉長)

贊 (0)踩 (0)

廣西鄉村振興戰略公眾號

廣西縣域經濟網公眾號

精品国产看高清国产毛片_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在_日韩a天堂2018在线手机_国产三级电影免费观看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