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賓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掃描:倡導新風尚 鄉村更和諧

  春暖花開時節,來賓市興賓區鄉村里處處可見農事繁忙景象。與之交相輝映的,還有一面面宣傳文明、倡導禮儀的“文化墻”掩映于村落之中……和煦清新的文明之風滋潤著鄉間沃野。

  近年來,興賓區積極適應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新常態,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著力培育新農民、營造新環境、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之路。

  A深挖內涵扮靚鄉村

  4月18日,在興賓區大灣鎮,部分農村黨員自發組織到大灣革命烈士陵園開展現場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接受革命精神洗禮。一處處紅色資源,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現場課堂”。

  “我們依托紅色文化資源,結合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風化人、敦風化俗,為鄉村振興注入紅色動力和精神文明力量。”大灣鎮黨委書記盧喜見說。

  興賓區有風景宜人的盤古生態旅游景區,有全國文明村——良塘鎮北合村。“村里干凈整潔、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群眾不愁吃、不愁喝,又有玩的地方,生活真不比城里差。”北合村村民黃先生說。

  近年來,興賓區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突破口,狠抓村鎮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環境整治,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目前,該區249個行政村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飲用自來水、村村通公路等均實現全覆蓋。

  興賓區還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一體化建設。在各鄉鎮設立環衛所,在各村設置垃圾集中收容設施并配備環衛保潔員,實行“戶分類、村收集、鎮拉運、區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同時,該區依托區位優勢和農村優美的自然環境,大力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業,增加農民收入,初步實現農村“宜居、宜業、宜游”的建設目標。

  B創評爭優培植新風

  4月18日,在興賓區城廂鎮馬上村委定谷村田間地頭,村民莫永鵬一家正在忙碌著。

  “去年,我家被評為來賓市‘十星級文明戶’,我們一家人感到很榮幸,干事創業精氣神更足了。”莫永鵬說,今年他家計劃種植優質水稻3畝、甘蔗10畝,種果12畝,爭取有個好收成。

  興賓區把“十星級文明戶”創評與農民教育、培育鄉風民風、創建文明村鎮相結合,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有效消除群眾“精神貧困”,激發了群眾創業致富的熱情,樹立文明新風尚,助力鄉村振興。

  興賓區以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為載體,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提升農民群眾的文明素養。去年,該區獲評市級文明村鎮27個、興賓區級文明村鎮23個;市級文明家庭2戶、興賓區級文明家庭43戶;來賓市“十星級”文明戶30戶;全國抗疫“最美家庭”1戶、自治區“五好家庭”1戶、來賓市“最美家庭”10戶。

  “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意義重大,評選的過程其實就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提升的過程。”興賓區文明辦主任卓聲雄說。

  興賓區各鎮村還結合實際制定了《村民文明公約》等村規民約,成立了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等村民自治組織,引導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C惠民服務提升幸福

  4月19日,興賓區殘聯評殘小組深入五山鎮開展評殘辦證工作,扎實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上門為殘疾人評估辦理殘疾證。作為活動首站的五山鎮,當天共有57名殘疾人成功辦理殘疾證。

  興賓區通過組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黨史學習教育和服務群眾結合,彰顯為民服務精神。該區廣大黨員干部通過進村入戶為群眾辦實事,推進農村文明建設,不斷提高群眾的精神文明素養,讓精神動力化為實干力量,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著眼于滿足村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興賓區大力推進文化事業發展,形成了覆蓋該區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先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一個活動陣地、一個健身廣場、一個衛生所、一個農家書屋”等實現在轄區行政村全覆蓋。該區還大力扶持農村文化團隊,發展各類文藝隊700多支,使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先進文化得到發揚。每年組織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文藝演出進農村、書畫進萬家等活動共300多場次。農村文化的活躍繁榮,悄然改變著村民的生活方式,使他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提升。

贊 (0)踩 (0)

廣西鄉村振興戰略公眾號

廣西縣域經濟網公眾號

精品国产看高清国产毛片_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在_日韩a天堂2018在线手机_国产三级电影免费观看在线